首页 > 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
信托公司拆解12亿股权质押雷:不拍卖、不诉讼,3年狂赚3亿

2025-07-18

34a3b5bda03fae8fad160ae33b866c88.png

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爆仓时,手里的2亿股股票质押给信托公司,融资12亿,股价从15元跌到6元,瞬间触发平仓线。按规矩,信托公司本该强平股票,但真要砸到市场上,股价可能跌穿3元,连5亿都收不回。更麻烦的是,这家公司是地方支柱企业,牵连着2000多名员工的饭碗,地方政府放话 “不能硬来”。

信托公司没走寻常路,反而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:不仅不抛股票,还联合券商成立“纾困基金”,再投2亿帮公司盘活主业。这步险棋背后,藏着三重精妙设计。




01
用“分层信托” 锁住风险,让各方都有盼头

e44b9a913ebe20bae4e06e249f9a5a14.png

他们把12亿债权拆成“三层蛋糕”:最上层是“优先级”,找地方国企的资金接盘,约定“不管盈亏,每年拿6%固定收益”,用政府的信用背书稳住这部分资金;中间层是“夹层”,信托公司自己掏钱认购,风险和收益都占大头;最下层是 “劣后级”,让上市公司董事长把剩下的5000万股股票押进来,“股价涨了他先赚,跌了他先亏”。


这种结构的妙处在于—— 地方国企怕担责?给固定收益兜底;信托公司想赚超额收益?拿夹层份额赌未来;董事长想保控制权?用劣后级绑定利益。三方从 “对立面” 变成 “一条船” 上的人,连地方政府都主动协调税务部门,给这个纾困计划开了 “税费减免” 绿灯。





02
比强平值钱的是给股票找 “活的增值逻辑”


de048bc163e9ccaf156127d11ae1ec30.png

光稳住股价不够,得让公司真正值钱。信托公司拉来两家产业资本:一家是行业龙头企业,愿意以“技术入股”方式,帮上市公司改进生产线;另一家是供应链金融公司,提供5000万额度,帮上市公司盘活应收账款。


过程中避开了最容易引发矛盾的“控制权争夺”—— 信托公司只派了2名财务顾问,不干涉日常经营,但要求“每季度披露技改进度”。一年后,公司的新产品毛利率从 18% 提到29%,股价慢慢爬回9元。此时有人劝信托公司“趁机减持”,但他们算过一笔账:按当前股价抛,能赚2亿;但如果等公司摘帽,股价冲到 15元,能赚8亿,“产业增值的钱,比强平多4倍”。





03
跨市场联动解套,让股票“软着陆”

a3cc8d6dd678daed014ecefaebee5d8c.png






第三年,公司成功摘帽,股价站上14元。信托公司没直接在二级市场卖股票,而是通过 “大宗交易 + 换股” 的组合拳退出:先把1亿股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产业资本,锁定14亿现金;剩下的1亿股,和另一家上市公司换了优质资产,既避开了减持对股价的冲击,又把股票变成了更优质的资产。


最终清算时,优先级拿了约定的收益,信托公司的夹层份额净赚


3亿,连当初被市场看衰的董事长,也靠劣后级份额回血1.2亿。地方政府保住了税源和就业,还得了个“精准纾困” 的典型案例。


这场处置最耐人寻味的是—— 从头到尾没走法院,没拍卖一次资产,却用信托的“结构化工具” 和“产业思维”,把一笔注定亏损的烂账,变成了多方共赢的生意。某信托经理说:“特殊资产处置的最高境界,不是把资产变现,而是让资产重新活过来。”


© 2025 中鼎元品拍辅科技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10088号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