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豆瓣职场小组里看到一条求助:“为什么我总觉得领导针对我?安排难搞的项目、加班只叫我,同事也不跟我主动搭话,是不是大家都不喜欢我?”
底下一条回复一针见血:“你不是‘被针对’,是陷入了‘受害者思维’—— 总把自己放在‘被动受伤’的位置,把问题归咎于别人,最后只会困在负面情绪里,耽误自己成长。”
职场中,很多人过得不顺心,不是运气差、遇人不淑,而是 “受害者思维” 在作祟:遇到压力就觉得 “自己最委屈”,遇到挫折就觉得 “全世界都针对自己”,遇到分歧就觉得 “别人故意找事”…… 这种思维会像温水煮青蛙,慢慢消耗你的精力,阻碍你的发展。今天就聊聊,职场中最该警惕的 5 种 “受害者思维”,早察觉早摆脱。
1
「委屈型」:把 “正常工作压力” 当 “针对”,越想越 emo
“为什么这个难搞的客户偏偏分给我?领导肯定是看我不顺眼。”“周末又要加班,就我最惨,同事都能准时休息。”—— 总把 “工作压力” 当成 “别人故意为难”,是 “受害者思维” 的常见表现。
朋友小敏在广告公司做策划,最近接手了一个要求严格的客户,改了 5 版方案都没通过,还得经常加班对接需求。她每天都跟同事吐槽:“客户就是故意刁难我,领导也不帮我说话,就盯着我欺负”,越想越委屈,做方案时也没了耐心,最后方案质量越来越差,客户差点要终止合作。
其实职场里,“难搞的客户”“加班任务” 不是 “针对”,而是 “常态”:客户严格,是希望拿到更好的结果;让你加班,可能是因为你有能力扛下任务。把 “我好委屈” 换成 “这是锻炼我的机会”:客户要求高,正好提升自己的方案能力;加班对接,正好摸清客户的需求偏好 —— 压力变成动力,才能在挑战中成长。
如果总陷在 “被针对” 的情绪里,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,最后不仅做不好工作,还会给领导留下 “抗压能力差” 的印象,错过更多机会。
2
「怨天尤人型」:把 “自身不足” 当 “运气差”,从不找原因
“我跟同事一起竞争岗位,最后他当选了,还不是因为他会拍领导马屁,我运气太差了。”“这个项目没做成,都怪市场环境不好,换成谁都做不成。”—— 遇到挫折就怪 “运气”“别人”,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,是 “受害者思维” 的核心特征。
之前公司有个晋升名额,小李和小王都参与竞争。小李觉得自己 “资历老、加班多”,肯定能当选,结果小王凭借清晰的工作规划、亮眼的项目成果赢了。小李不服气,到处说:“小王就是会搞人际关系,领导偏心”,却没看到小王为了做项目,主动学习新的数据分析工具,还提前半年就梳理了部门的优化方案。
职场里,“运气” 只能决定一时,“能力” 才能决定长久:别人晋升,可能是因为他比你更懂规划;项目没成,可能是因为你没提前预判风险。把 “都怪别人 / 运气” 换成 “我哪里可以改进”:没竞争过别人,就去学他的优势;项目没做成,就总结经验教训 —— 只有找到自身问题,才能不断提升,下次才能抓住机会。
总把问题归咎于外界,只会让你原地踏步,最后看着别人进步,自己却越来越焦虑。
3
「敏感型」:把 “正常沟通” 当 “恶意”,想太多内耗
“同事刚才跟我说话语气有点冷,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他了?”“领导开会时没提我的名字,是不是我最近工作没做好,他不满意我了?”—— 总把 “正常交流” 过度解读,把 “中性信息” 当成 “恶意信号”,会让你陷入无尽的内耗。
表妹刚入职时就特别敏感:同事路过她工位时没打招呼,她就担心 “同事是不是讨厌我”;领导在群里提醒 “大家注意工作效率”,她就觉得 “领导在说我摸鱼”,整天心神不宁,工作时也没法集中注意力。
后来她跟组长聊起这件事,组长笑着说:“同事没打招呼,可能是着急去开会;领导提醒效率,是针对整个团队,不是针对你个人。你别想太多,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就行。”
职场中,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做自己的工作,没那么多时间 “针对” 别人:同事语气冷,可能是因为他当天心情不好;领导没提你,可能是因为你的工作暂时没需要强调的地方。把 “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” 换成 “他可能有别的原因”,少点过度解读,多点专注做事 —— 内耗少了,才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4
「躺平型」:把 “不努力” 当 “被亏待”,怨天尤人
“我工作这么多年,工资还这么低,公司就是不重视老员工,太不公平了。”“我每天按时上班下班,也没犯过错,为什么升职的不是我?肯定是公司偏心。”—— 自己不主动争取、不提升能力,却把 “没得到回报” 当成 “被亏待”,是 “受害者思维” 的又一表现。
邻居老周在一家工厂做技工,做了 8 年都没升职,工资也没涨多少。他每天都抱怨:“公司就是欺负老实人,那些升职的都是会搞关系的,我再努力也没用”,却从没想过提升自己:别人利用业余时间学新的操作技术,他却下班后就刷视频;领导建议他多研究优化生产流程,他却觉得 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
职场里,“回报” 从来不是 “按资历分配”,而是 “按价值分配”:你能创造更多价值,公司才会给你更多回报;你有能力承担更重要的工作,才会有升职的机会。把 “公司不重视我” 换成 “我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”:想涨工资,就去提升技能,做出更亮眼的业绩;想升职,就去主动承担更有挑战的任务,证明自己的能力 —— 只有主动提升自己的价值,才能得到想要的回报。
总把 “没回报” 当成 “被亏待”,只会让你越来越消极,最后在原地踏步中被淘汰。
5
「对立型」:把 “同事 / 领导” 当 “敌人”,搞对抗
“领导让我配合其他部门工作,就是想让我多干活,我才不傻。”“同事跟我分享工作经验,肯定是想让我帮他做事,我才不上当。”—— 总把 “同事 / 领导” 当成 “对立面”,觉得别人的建议、安排都是 “有目的的算计”,会让你慢慢孤立自己。
之前团队里有个新同事小张,领导让他跟老同事学习做项目,他觉得 “领导是想让老同事甩活给我”,老同事跟他说 “这个环节要注意风险”,他觉得 “老同事是故意吓唬我,不想让我做好”。结果他什么都不愿意听,自己闷头做,最后项目出了错,还跟领导说 “老同事不配合我”,慢慢的,没人愿意跟他合作。
职场里,“同事不是敌人,是伙伴;领导不是对手,是引路的人”:领导让你配合其他部门,是为了让你学习更多技能,积累人脉;同事跟你分享经验,是希望你少走弯路,提高效率。把 “他是不是想算计我” 换成 “他的建议对我有没有用”:有用就听,没用就礼貌拒绝 —— 学会跟同事、领导合作,才能形成合力,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总把别人当成 “敌人”,搞对抗,只会让你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最后什么事都做不成。
6
摆脱 “受害者思维”,才能掌控自己的职场人生
“受害者思维” 的本质,是 “把自己的人生主动权交给别人”—— 把自己的情绪、成长、前途都寄托在别人的态度、行为上,最后只会越来越被动。
想要在职场中过得顺,走得远,就要学会摆脱 “受害者思维”:
把 “我好委屈” 换成 “这是锻炼我的机会”;
把 “都怪别人 / 运气” 换成 “我哪里可以改进”;
把 “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” 换成 “专注做好自己的事”;
把 “公司不重视我” 换成 “我要提升自己的价值”;
把 “他是敌人” 换成 “我们是伙伴”。
职场不是 “战场”,也不是 “温室”,没人会一直迁就你,也没人会故意针对你。与其陷在 “受害者” 的情绪里内耗,不如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:提升能力、积累经验、学会合作 ——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,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,收获想要的成功。